今天,是軍運會開幕一周年紀念日。
一年前的今天,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體育中心隆重開幕,位于“中國車谷”的武漢體育中心流光溢彩、氣氛熱烈,迎來高光時刻。
這屆軍運會,不僅讓四海來賓對武漢經開區的美麗和周到頻頻點贊,也刷新了武漢人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座城市的認識。
(2019年10月18日晚,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體育中心隆重開幕。)
時間回溯到2015年。當年10月12日,時任武漢市長萬勇在韓國接過世界軍運會會旗,世界軍運正式進入武漢時間。為籌備好本屆軍運會,滿足開閉幕式、賽事、安保及接待等各項功能要求,我們需要在2年時間里完成主體育場禮賓樓改造、一場兩館綜合改造(40個大項),并新建一座建筑面積達4.3萬平米的主媒體中心,同時擔負排球、游泳、跳水項目賽事執行及場館運行保障工作。在軍運會舉辦地的四個板塊中,經開區板塊呈現出政治意義最顯著、場館設施最多、競賽項目最全、運行時間最長、關注程度最高、地域范圍最廣、涉及單位最多、接待任務最重、觀眾數量最大、新聞資訊最集中的特點,而武漢體育中心作為軍運會開閉幕式主會場,更是“主場中的主場”。
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武漢體育中心黨委在上級的統一領導部署下,帶領公司全體員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牢牢抓住工作重點及關鍵部位,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從項目策劃、場館改造、臨建設施建設、開閉幕式保障、到賽事執行,圓滿完成了各項籌備保障任務。

(2012年,改造前的武漢體育中心。)
(2018年,正在改造中的武漢體育中心。)
(2019年,完成改造升級的武漢體育中心。)
經此大考,武體人被譽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鐵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正是軍運精神的寫照。
舉辦軍運,給武漢體育中心帶來的變化、留下的遺產也是全方位的。
通過舉辦軍運會,我們獲得了升級蛻變的加速度,完成了主體育場及“一場兩館”40余個項目綜合改造以及新建成軍運會主媒體中心。園區內外環境煥然一新,場館群色彩豐富絢爛,公共設施方便宜人,賽事組織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通過舉辦本屆軍運會,我們展示了武漢、武漢經開區和武漢體育中心的發展成就、城市(公司)形象和文化底蘊,提高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經開區鳥瞰圖)
武漢體育中心原來計劃以軍運會為契機,在2020年承辦多項高規格的國際賽事,以綜合利用軍運會留下的場館資源。受疫情影響,這些計劃被暫時擱置。2020年國慶黃金周體育中心嘉年華活動,宣告武漢體育中心又回來了,不僅全民健身場館開始有序開放,未來的轉型升級和體育賽事、文藝活動也在謀劃當中。
(2020年10月1日,經開區嘉年華在體育場開幕。)
“終于可以享受軍運會送上的大禮了!”這很多市民的感受。武漢體育中心“一場兩館一園一中心”位于“中國車谷”核心區,后軍運時代,更多實實在在的便利滿足了市民對健身“硬件”的期待。
新建的軍運會主媒體中心重點考慮了為全民健身的布局“填空”。軍運會期間,它是中外媒體向外傳遞軍運會盛況的地方。如何利用軍運會場館資源,公司進行了充分的調研,結合場館實際狀況進行了改造——主媒體中心將保留三、四樓的國際廣播電視中心,便于今后承接其他重大賽事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一樓將改建成面積達1800平方米的華中地區最大的冰上運動中心,預計2021年初建成。
(主媒體中心外景圖。)
在軍運會開幕式充當過“幕后英雄”的威亞塔仍然矗立在主體育場南北兩區,公司將與國家體育總局登山協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升級改造成亞洲最大的室外攀巖基地,建成后可承接攀巖奧運會選拔賽,也可以開展攀巖培訓及全民健身運動。
北區威亞塔拆除的鋼材一部分用于將既有的室外籃球場升級改造成為有鋼結構頂棚的室內籃球場,另一部分用于將原2號足球訓練場硬化場地改造成有鋼結構頂棚的室內網球場以及配套服務設施。
(南北兩區的威亞塔高68米,完成了軍運會開幕式上“飛天仙女”的奇幻景象。)
改造完成后的武漢體育中心將形成集冰場、攀巖基地、室外籃球場、室內外網球場于一體的優質全面健身場地,在原有足球、乒乓球、游泳、羽毛球、擊劍項目的基礎上,市民將有更多健身項目的選擇。
有一條最新消息:《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將首次來到武漢,時間——2020年11月20日,坐標——武漢體育中心體育場。屆時,這檔火爆的綜藝欄目將進行全球直播,武漢的煙火氣息將在這個冠軍之夜步入巔峰。
今天,是軍運會開幕一周年紀念日。
歷史總是在回首中更顯其偉大,也總是在回望中孕育新的希望。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從容自信、滿懷期待。
(武漢體育中心鳥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