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建設投入使用以來,武漢體育中心黨員干部和員工,積極響應號召,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迎難而上的作風,讓人感動;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催人奮進。今天,我們繼續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展現武漢體育中心人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戰疫后勤兵,守穩防疫大后方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后,張思捷立刻報名,請求前往抗疫一線參加工作,他被編入方艙醫院后勤保障組,負責抗疫物資的采購。軍運籌備期間,他和軍運會主會場建設保障專班的同事一起苦干三年,見證了這座場館的高光時刻,疫情發生后,他再一次回到了這里。
“醫護人員在前線殺敵,我們就在后方輸送彈藥,速度必須快,絕對不能掉鏈子。”為此,張思捷主動放棄了輪休,將家搬到了辦公室,吃在現場,睡在沙發,24小時隨時待命。
2月15日武漢下起了雪,后勤保障組一早接到通知,要求迅速采購一批物資。拿到采購清單后,張思捷和同事立刻行動,開車趕往商場。“買到了的就派個同事先送回去,沒買到的我們就一家店一家店跑。”受疫情影響,很多商鋪關門歇業。他們在風雪里轉了很久,把附近的商場跑了個遍,終于將物資采購齊全。
物資采購是精細活,也是力氣活。既要準確對接、及時記錄,確保進出清晰、賬目明確,又要比價、采購、搬運、清點、整理、碼放。采購小組中女生占多數,一有重活累活危險活,張思捷總搶著干。一次,需要采購員給方艙醫院醫療隊運送物資,醫療隊靠近污染區,風險比較大,張思捷主動站了出來,第一時間認領了工作任務:“我是男生,又年輕,這個時候不能慫。“物資送到后,他又幫著卸貨搬貨,分類碼放,天氣很冷,凍得人瑟瑟發抖,他頂著寒風忙活了很久,衣服被汗水浸透,把一切打理好后才離開。
“后勤保障組雖然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組,但是大家還是一個團隊,采購任務比較重,人手不夠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事都會主動幫忙。“抗疫期間,同事的幫助和支持讓張思捷非常感動:“我做的并不比別人多,這場戰爭里,從醫護工作者到后勤保障團隊,所有人都拼盡了全力,他們都是英雄。”
后勤不后站,爭當排頭兵
軍運籌備期間,潘杰擔起安保重擔,他堅守崗位苦干實干;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建成后,他挺身而出、主動請戰,報名參加現場保障工作。第一批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入住方艙后,急需大量物資保障病人生活,他被分到了物資采購小組。
物資采購瑣碎辛苦,除了病患和醫護人員的生活用品,病人的藥品保健品、醫護人員和后勤團隊需要的辦公用品、設備維修與場館改建過程中缺少的建材、五金等等,都在采購的范圍內,他和同事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的采購需求。“打仗不能沒有武器,我們這是在和病毒搶時間,絕不能拖拖拉拉。”為了在最短時間買到物資并送達前線,潘杰主動放棄調休,24小時手機不離身,隨時待命。
受疫情影響,武漢營業的商鋪不多,即使開門,商品種類和數量也有限,一張清單常常要跑幾家店才能采購齊全。
“最難的是采購大件辦公用品和五金零部件,商店不開門,網購不發貨,只能自己想辦法。”2月20日,采購小組接到命令,需要馬上購買兩臺電腦、一臺打印機,潘杰和同事立刻開車上路,跑了很遠卻沒看到一家店鋪開門。這樣找下去不是事兒,先不說能不能買到,即使買到了也太耽誤時間,他思考了片刻,立刻挨個兒給親人、朋友和同事打電話:“大家認不認識賣電腦、打印機的?有貨的話我可以自己開車去取!”經過多方聯系,終于找到一家愿意售貨的經銷商,但是商家的倉庫在武昌,距離開發區很遠。“沒關系,您把東西準備好,我馬上來取!”掛斷電話,他立馬開車直奔武昌,到了倉庫才發現,打印機太大,沒法和電腦同時裝進車里,他分批運送,跑了兩趟才把設備運回方艙。
搬貨、卸貨、碼放……物資采購組有很多體力活,雖然不是黨員,但是潘杰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不怕吃苦不懼疲憊,手提肩扛跑進跑出,一直沖在最前面。“我們組女生比較多,力氣活我當然要多做點。”
潘杰的孩子還小,妻子又在光谷方艙醫院工作,當他決定走向抗疫一線時,他的父母仍然表示支持:“家里你不用擔心,孩子我們幫你帶,你只管去。”家人的理解讓他充滿了力量:“后勤不后站,爭當排頭兵。我只有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辜負他們的期待,欠家人的,等這場仗打完我再補!”
指揮部里的接線員
“您好,這里是疫情求助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從前一天下午5點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半,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防疫指揮部疫情求助熱線值班室,武漢體育中心員工謝模霖15個小時不間斷守著電話機,隨時接聽撥打電話。
2月4日,他主動請戰,第一時間趕到場館參加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建設工作。建設任務完成后,2月6日,區防疫指揮部24小時疫情求助熱線值班室急需夜班人員,他又服從組織調配,轉入區防疫指揮部成為一名接線員。
通宵值守,為群眾答疑解惑,疏解對方負面情緒,迅速收集、消化病人需要的信息,及時梳理、匯總市民的問題和建議,第一時間轉對口社區與單位,填寫值班電話處理單……透過瑣碎辛苦的日常工作,這位94年的小伙子看到了自己的責任:“但凡有求助,就要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我的工作很枯燥,卻關系著一個個急需幫助的家庭,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2月28日凌晨兩點,謝模霖接到求助電話,對方情緒激動邊說邊哭:“我家老人80多歲了,突然咳嗽發燒得厲害,不知道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這個時候小區出不去也沒法上醫院,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您先別急,請把你家地址告訴我,我來聯系。”他一邊安撫對方,一邊快速查找病人小區和街道的聯系方式,待家屬情緒緩和掛斷電話后,他立刻聯系對方社區和街道,說明相關情況,請求社區馬上派車將老人送去醫院。事后,謝模霖還是不放心,過了半個小時又給病人家屬打電話,確認老人已經送到醫院才安下心來。凌晨四點多,他再次接到病人家屬的電話,對方向他表示感謝,并告訴他老人只是普通的感冒,打完針已經好了很多。 “就像是自己的親人逃過了一劫,那一刻真是如釋重負。”
為了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值班室不僅不能開空調,還得把窗戶打開通風。寒風灌進來,即使穿著羽絨服,謝模霖也常常凍到發抖,“就算沒人打電話過來我也凍得睡不著,后半夜最難熬,又冷又困,這時我就站起來做做運動,暖和一下身子。”、
謝模霖住在漢南碧桂園,因為路段管控,從家到區防疫指揮部開車往返得將近兩個小時,可他從未遲到。“我很感謝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文/李淑平